课程编码:1910300403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时/学分:48/3(包含实践教学学分)
相关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开课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在本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相关理论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并借助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教学手段。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开卷考试)(50%)+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提问)(5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
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阅读思考法、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法、讨论
教学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一)科学性
(二)人民性
(三)实践性
(四)发展性
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五、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思考题:
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列宁:《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4.习近平:《好好学习·习近平谈马克思》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重 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 点: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学时安排:12学时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参考书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
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6.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7.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阅读思考法、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法、讨论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联系和发展的中间环节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能力。
重 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3.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4.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难 点: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2.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3.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授课时间:8课时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参考书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5.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6.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阅读思考法、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法、讨论、实践调研法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实践与认识
一、科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二、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三、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重 点:
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性
4.社会发展的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 点: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
3.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授课时间:6课时
思考题:
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国面临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结合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2.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哪些变化?分配机制有哪些改变?
4.结合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参考书目:
1.马克思:《1844年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
4.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
7.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8.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阅读思考法、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法、讨论、实践调研法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三、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重 点: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难 点:
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
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论剥削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
授课时间:4课时
思考题:
1.货币流通与经济的关系如何?如何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防止通货膨胀?
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如何运用价值规律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4.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
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表现形式。
阅读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一章《商品》,第二——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l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一——三章,第九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
7.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阅读思考法、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法、讨论、实践调研法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本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重 点: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实质
2.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难 点:
1.垄断利润的来源和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调控手段和实质
3.如何正确全面地经济全球化的二重作用
4.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授课时间:4课时
思考题: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2.国家垄断祖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3.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4.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
5.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
6.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
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8.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封建社会内部可以产生资本主义的成分或因素,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都具有同样的私有性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却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成分,因为这的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是根本对立的。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阅读文献:
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三章3,第四章4.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 200l年版。
6.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7.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阅读思考法、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法、讨论、实践调研法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第二节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实质
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合理性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重 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难 点:
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学时安排:4课时
思考题:
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2.如何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严重挫折?如何看待目前社会主义低潮?
3.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共产主义原理》,《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哥达纲领批判》,《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法兰西内战》,《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论粮食税》,《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13.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14.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
15.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
16.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阅读思考法、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法、讨论、实践调研法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理想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重 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围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难 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学时安排:4课时
思考题:
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3.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观点。
4.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阅读文献:
1.《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国家与革命》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
7.《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版。
9.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1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阅读思考法、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法、讨论、实践调研法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三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四、学时分配
章节 |
标题 |
学时 |
导论 |
|
2 |
第一章 |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
12 |
第二章 |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
10 |
第三章 |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8 |
第四章 |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4 |
第五章 |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
4 |
第六章 |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4 |
第七章 |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4 |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书编写组,高教出版社,2021年版。
(二)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致约·布洛赫的信》。
4.列宁:《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国家与革命》
5.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十大关系》
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7.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8.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12.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13.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14.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15.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
16.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
17.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
18.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19.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20.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2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
22.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23.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24.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25.习近平:《摆脱贫困》
26.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
27.习近平:《之江新语》